随着因特网带宽扩充、WIFI普及、智能机的迅速发展,以及微博和微信等社交平台的奇迹般发展,仿佛在一夜之间,移动互联网浪潮席卷了整个世界。因此,不管是传统企业,还是互联网企业,都纷纷开始制定自己的移动互联网战略。
在企业教育领域,移动学习也悄悄升温,成为企业培训管理者最关注的热门领域之一,同时也吸引了大量风险投资者的目光。
即用即学型学习者
企 业需要移动学习主要出自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近年来各行业经济形势都不太乐观,低成本高效率运作成为各类企业共同的战略关键词,而企业培训部门的工作,也 不可避免受到大环境的影响。二是因为员工学习习惯的变化。正如图表1所示,根据Keylogic的研究,由于“快工作”的压力,以及各类信息、数据的爆炸 性增长,在缺乏强大的外部压力时(如文化压力和制度压力),大多数成人会演变为“即用即学者”——认可学习的价值,但不愿为学习付出代价,甚至发展为“习 得性无力感”,对企业安排的培训毫无兴趣。
“即用即学者”的学习习惯体现为三大特征:一是不主动学,二是拿来主义,三是没有耐心。平时他们 很少制定学习计划,也不常主动去参与培训、看专业书等。一旦碰到工作难题,他们不会刨根问底研究清楚,而是直接寻求答案,知其然而不求所以然。基于这样的 学习习惯,百度和微博成为他们日常最主要的学习工具:有具体问题用搜索工具寻找答案,平时看社交媒体了解自己感兴趣的资讯。
移动互联网的兴 起,不单单为培训管理者提供了低成本高效率的学习途径,更重要的是,完美契合了即用即学者的学习习惯。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永远在线。正如之前所说,即 用即学者不愿意为学习付出代价,所以他们不喜欢参加课堂培训,甚至认为每天登陆网站很麻烦,因此也不愿意通过互联网学习。但反过来,我们每个人的手机都装 有很多应用软件,尽管其中80%都已不再用,我们却很少删掉那些应用,这就是即用即学者的特点。同样都是低成本高效率的手段,互联网学习需要主动登陆,而 移动学习只需一次安装就永远在线,这一区别看起来很小,但对于学习工具来说就是天壤之别。
基于用户体验设计移动学习
毫无疑问,移动互联网永远在线、主动推送、便携易带的天生优势将重新定义学习的未来。但问题是,只是把线下的课程录制剪辑放在网上,或者是制作一个在线点播课程的APP,就是未来的移动学习吗?
当然不可能这么简单。事实上,这比传统的培训教学设计要复杂的多。因为移动学习不单单是学习服务,更是互联网产品,不仅仅要考虑B2B的购买习惯,更要考虑B2C的用户体验。因此,到目前为此,在全球范围内,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杀手级移动学习产品。
站在企业学习与移动互联网的交叉口思考,从微博、微信、大众点评等成功的移动互联网产品经验中探索,一款成功的移动学习产品必然从用户体验场景入手进行设计。
对 于即用即学者来说,什么场景可能会使用移动学习产品?其实有两大场景,一种是无聊的时候,例如等车、等人的空闲时间。在这些场景下的学习体验又是怎样的 呢?因为是相对无聊,时间相对较短,专注力较弱的时刻,所以理所当然希望看到的是碎片的、一下能抓住眼球的干货,不需要太过系统。
第二种场景就是碰到问题的时候。例如某人刚上任,碰到几个问题不知该如何处理时;又或者大客户提出一个过分要求,不知道该不该接受等等。在这种时刻,就是典型的即用即学。此时,作为学习者,希望能够马上找到现成的答案,或者有专家进行回答。
当然,作为面向消费者的产品,还要满足各种各样的需求,比如说交互体验、社区化和游戏化学习等。同时,作为面向企业的一面,又要满足企业培训管理者定制化、针对性、实用性的要求。需求太过多样化、差异化,也许就是好的移动学习产品至今难以产生的原因。
不 管怎样,虽然国内企业大多仍在观望,移动学习产品市场根本未成气候。但移动将改变学习这一事实,是不管甲方、乙方还是第三方专家都认可的不可逆转的趋势。 放眼国内,至少有上百家企业在摸索着移动学习的成功模式,Keylogic也在2013年推出了自己的移动学习产品——思酷。左边先烈,右边先驱,前仆后 继,大家都正在大步流星地奔向或成功或成仁的未来。
马云曾说:“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是绝大部分人是死在明天晚上,只有那些真正的英雄才能见到后天的太阳。”这句话特别能代表目前国内移动学习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