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温州市教育局下发的关于普高生和中职生之间可以互相转学的规定引发热议。新规内容很简单,普高或中职学校在校生共有3次转学机会,可以相互转学,5月20号开始施行的。
但凡一项新规被热议,说明触及到了某些人的利益,有人欢迎就有人质疑。对于这项新规,其实很多人的理解都出现了偏差:
第一条
转学是相互的
但家长和政府的意愿明显不对等
新规中一直在强调“普职互转”,也就是说中职生可以转为普高生,而普高生也可以转为中职生。但是对于家长(需求方)而言,看到的更多是中职转普高。
如果没有中考分流,相信绝大多数家长都是愿意孩子去读普高,冲击大学上本科的。家庭条件也都允许,思想观念更是根深蒂固。
于是新规一出,中职生家长就在钻研,如何让孩子转到普高学校。普高生家长就在拒绝,纷纷担心这种转学成为一种官方认可的“借读”,中职生的到来影响普高生的学习氛围,增加竞争压力。
但很显然,这偏离了政府的初心:这项政策为何能通过,正是因为其没有背离国家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要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来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初心。政府方面想的是,更多的普高学生能够有机会积极、及时的转到中职学校学习。
第二条
明面上可以转
但实际操作还得看谁说的算?
政策规定:“学生申请普职互转,其申请转入的学校必须有空余学额,经转入学校组织考核通过,报相关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方可办理转学手续。中职学生转入普高学校,其当年中考成绩要符合转入学校录取要求。”
对于中职转普高而言,这里需要注意几个要求:空余学额,组织考核,部门批准。首先,普高的学籍额度目前应该还没有招不满的。其次,中职生转普高,中考分数要满足要求。也就是说,想转重点高中的几率微乎其微。考核和审批这两项分别掌握在普高和教育部门手里,中职没有主动权,所以想要实现中职转普高,难度就更大了。
第三条
政策能不能够普及
还要充分考虑地域差异
温州是制造业和商贸程度最发达的城市之一,初中生家长对于孩子的升学路径考虑得更理性,选择面也广。如今本科生的就业压力也不小,与其读普高上一个不知名的大学,还不如早点学技术,所以很多家长对于中职的选择并不抵触。其次,还有继承家族生意、出国留学等其他选择。所以,在温州实现普高和中职的互转,只不过是把这种选择的机会增加了罢了。并且在经济发达地区,不乏有很多的普高生适应不了高中的学业压力,主动转到中职学习的。
但对于我国其他地域而言,上普高考本科,似乎是一种面子上必须要走的基本路径,家长也不管孩子毕业了能不能就业,反正先把大学考起再说。所以,该项政策想要在全国普及,难度非常大。
第四条
家长的认知一定要改
千军万马的独木桥不过也罢
为什么说中职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家长要认清以下现实:
其一,国家需要。韩日等国的经济发展就是前车之鉴,工业化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势必要转型,人才的结构化需求是必须的。所有人都去搞学术研究了,谁来搞技术?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既定方针不会变,企业需要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也不会变。
其二,大学生就业太难了。这里可以跳转上一篇文章,查看具体数据。家长们,卷学历卷不动了,早规划,另寻出路更值得。没考上大学跌面子是一时的,找不到工作娶不上媳妇,跌面子是一生的。
其三,中职教育不一定差。以前国家资源没有往职业教育倾斜的时候,中职学生的素质确实差。但现在改观很大了。特别是校企融合以后,教学上更实际,老师的素质更高,对学生的管理也更规范。
对于初中生来说,升学路径的选择至关重要。普高与中职互转的新规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但同时也需要他们更加明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
提前规划:初中生应该尽早了解自己的兴趣和优势,以及未来的职业规划。在此基础上,他们可以制定更加明确的升学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路径。
全面发展:无论是选择普高还是中职,学生都应该注重全面发展。除了学习成绩外,他们还应该关注自己的兴趣、特长、社交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适应变化: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升学路径的选择也会发生变化。学生需要适应这种变化,保持开放的心态,积极面对未来的挑战。
总之,温州市教育局普高与中职互转的新规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教育选择机会,有助于实现个性化发展和教育公平。但同时也需要学生和家长理性看待,根据自身情况做出合适的选择。北大青鸟职业教育学校深耕校企融合、专注于新型IT技能人才培养,用优质的教学管理和服务,来保障学生“升学有途径,就业有优势”!